激活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新质生产力
加快构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
作者:覃孟生,一级调研员,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广西分中心主任
当前,广西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新部署新要求,共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区,围绕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聚焦东盟主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此,自治区党委提出整合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4市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南宁、玉林、百色3市产业园区,集中资源全力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这是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目前,以上7市共拥有13个国家级、40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区。其中与越南,印尼,泰国,老挝、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跨境及海外飞地合作有7个产业园,入驻企业500多家,中国一东盟产业合作初显规模,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趋势逐渐成型,但是一些粗放、低效等发展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
为此,建议进一步创新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优化升级园区服务,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创新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
一是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模式。需进一步提质增效,引进高素质人才,挖掘园区优质资源和潜力。受行政编制和工资待遇限制,产业园区很难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懂产业、善管理、强服务的运营服务团队不多,园区在引进外部成熟机构、培育内部专业团队等方面要更下功夫。建议: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的体制机制改革,各地建立国有产业园区投资集团,园区管理模式推行“管委会+公司+平台”模式,在“减”字上下功夫,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推行“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管理体制,大力精减管理机构数量。优化园区管委会和公司职能,管委会统筹园区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事务;平台公司承接园区开发建设、投资融资等功能,招引和培育一批懂产业、善管理、强服务的运营服务团队,拓展招商、资产运营、企业孵化等市场性业务。
二是以数字化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园区之间的产业招商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园区产业项目规划及项目用地、环境保护、开工建设等遇到疑难问题,“一站式”服务体系和行政审批机制有待完善,区内、区外相关产业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挖掘利用有待加强,园区之间同类产业的招商仍然容易发生碰撞和流失。建议:加快推进开发区数字赋能,让效能“提”起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管理制度规则。搭建跨部门的快速审批服务机制,组成行政审批联合审查小组,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审批优先服务窗口,提供专人专窗、免预约、免排队等配套服务,积极向办事主体提供咨询导办、指导分析及跟进协调服务;建立项目台账管理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各办事主体提供的资料,实时记录项目审批信息,建立完整的项目台账,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建立产业园区项目审批流程公示、审批进度查询和信息公开机制,让各办事主体方便、快捷了解审批情况,提升审批效率。
二、科学统筹优化产业用地政策用地
一是统筹土地用地指标。为解决园区项目用地指标难问题,建议统筹单列园区项目用地指标,不占各市其他项目用地指标。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园区项目用地指标。针对不同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用地控制指标标准,将产业项目的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产出率、排污状况等控制性指标和低效用地约定纳入土地使用条件中。
二是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针对低效产业用地,应当要求其限期整改,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用地粗放的项目;对符合强制退出条件的企业,由工商、质监、安全监管、环保等部门依法注销企业相关执照和生产许可证等证照,由自然资源部门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为优势产业和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三是提供园区土地盘活的财政支持。大力推进存量“四个一批”、“智改数转”、“工业上楼”等方式,全力盘活低效用地,由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基于对园区存量用地盘活情况的考核,按园区平均产出税收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提高园区盘活存量用地的主动性。
三、用足用活产业园区政策和市场优势
一是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入驻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五免五减半”、边民互市贸易等政策。建议:支持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等业态发展和相关园区建设,鼓励地方给予加工企业融资、土地等特殊支持政策。开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的实践,在实行边民互市贸易的边区当地建立加工厂,引导当地边民以边民互助、合作的方式与加工企业建立购销关系,将通过边民互市方式入境的商品作为原材料销售给加工厂。
二是用好东部地区转移的石化、钢铁、有色、造纸、重大制造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单列考核等政策。用好现有各类平台优惠政策,除国家禁止和限制的外,支持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同等适用或比照实行相关政策。鼓励园区在跨境物流体系、跨境数据服务、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建立清单化推进政策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并直达经营主体。用好边民互市政策。
作者:覃孟生,一级调研员,现任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广西分中心主任。
联系电话:18977196710